反復(fù)上腹部不適10余年,加重1月。患者10余年前出現(xiàn)上腹部不適,曾多次于當(dāng)?shù)蒯t(yī)院就診,治療后好轉(zhuǎn)。1月前再次出現(xiàn)上腹部不適,大便硬,2日/次,胃納可,腹軟,無壓痛,無反跳痛,舌淡苔薄白脈細(xì)。治以辛開苦降,健脾和胃,處方如下:
半夏10g 黃芩10g 黃連5g 干姜10g
黨參15g 厚樸10g 檳榔10g 茯苓20g
砂仁5g后下 甘草5g 炙黃芪30g 豬苓10g
澤瀉10g 郁李仁20g 肉蓯蓉20g 決明子15g
白術(shù)40g 枳實(shí)15g
6劑,水煎服,日一劑
二診:大便正常,余同前。前方加減如下:
半夏10g 黃連5g 黨參15g 厚樸10g
炒檳榔10g 茯苓20g 砂仁5g后下 甘草5g
豬苓10g 澤瀉10g 郁李仁20g 肉蓯蓉20g
決明子15g 白術(shù)40g 枳實(shí)15g 桂枝10g
姜竹茹10g 金櫻子10g 覆盆子10g 香附10g
延胡索15g
6劑,水煎服,日一劑
心得體會(huì):
患者因“反復(fù)上腹部不適10余年,加重1月”就診,屬于祖國醫(yī)學(xué)中的“胃痞”范疇,證屬“虛實(shí)夾雜”。方選半夏瀉心湯加減。方中以辛溫之半夏散結(jié)除痞,又善降逆止嘔,干姜之辛熱以溫中散寒,黃芩、黃連之苦寒以泄熱開痞,人參、大棗甘溫益氣,以補(bǔ)脾虛,與半夏配合,有升有降,砂仁溫脾開胃,豬苓利尿,郁李仁、決明子潤腸通便,白術(shù)、枳實(shí)健脾通便,桂枝散寒止痛,竹茹除煩止嘔,香附疏肝行氣,使以甘草補(bǔ)脾和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