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黃湯
四十二、麻黃湯方:太陽病,頭痛,發(fā)熱、身疼、腰痛、骨節(jié)疼痛、惡風、無汗而喘者;太陽陽明合病,喘而胸滿者;太陽病,脈浮緊、無汗、發(fā)熱、身疼痛者;太陽傷寒脈浮緊、不發(fā)汗因致衄者;陽明病,脈浮、無汗而喘者。
四十三、麻黃加術(shù)湯方:麻黃湯證而見濕痹煩痛者。
四十四、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方、周身關(guān)節(jié)痛、發(fā)熱身重或腫者。
四十五、麻杏甘石湯方:汗出而喘,口干煩滿而不惡風者。
四十六、越婢湯方:周身浮腫、脈浮、惡風者有汗,
四十七、越婢加術(shù)湯方:越婢加術(shù)湯用于越婢湯方證見小便不利、或濕痹痛者。
四十八、越婢加半夏湯方:越婢湯證兼見咳逆上氣、兩目發(fā)脹或頭痛者??饶娲獯?,痰黃或白,粘稠難咯,胸滿煩躁,目脹睛突,或發(fā)熱汗出,或微惡寒,溲黃便干,口渴欲飲,舌質(zhì)暗紅,苔黃或黃膩,脈滑數(shù)(肺氣腫)。
四十九、甘草麻黃湯方:浮腫表實無汗者。
五十、麻黃附子甘草湯方:表虛寒證見惡寒、無汗、脈微細。
五十一、麻黃附子湯方:少陰病兼見浮腫明顯、無汗惡寒者。
五十二、麻黃附子細辛湯方:少陰病兼寒飲,即惡寒無汗脈沉者。
五十三、葛根湯方:太陽病,項背強幾幾、無汗惡風或見下利者。
五十四、葛根加半夏湯方:葛根湯證兼見嘔逆或下利者。
五十五、葛根黃芩黃連湯方:下利、汗出、不惡寒、脈浮數(shù)者。
五十六、桂枝麻黃各半湯方:太陽病發(fā)熱惡寒見身癢者。
五十七、桂枝二麻黃一湯:桂枝湯證多而麻黃湯證少者。
五十八、桂枝二越婢一湯方:桂枝湯證多,越婢湯證少者。
十八、大青龍湯方:桂枝揚證、越婢湯證并見者。
十九、文蛤湯方:麻杏甘石湯證合并越婢湯證又見口渴明顯者。
二十、小青龍湯方:外邪里飲而致咳喘者。
二十一、小青龍加石膏湯方:小青龍湯證兼煩躁者。
二十二、射干麻黃湯方:小青龍湯證喉中痰鳴明顯者。
二十三、厚樸麻黃湯方:咳喘胸滿,脈浮者。
二十四、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方:手足逆冷、惡寒、身痛者。
二十五、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方:表實無汗、或身黃、目黃、或身癢者。
二十六、續(xù)命湯方:中虛身痛或麻木者。
二十七、桂枝芍藥知母湯方:關(guān)節(jié)痛疼、肢體腫而氣沖嘔逆者。
二十八、三黃湯方:關(guān)節(jié)疼痛、無汗惡寒而煩熱者。
二十九、牡蠣湯方:瘧疾寒多熱少,無汗身疼者。
三十、麻黃升麻湯方:傷寒表里不解,上熱下寒,癥見咽喉不利、腹泄、手足逆冷、脈沉遲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