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復(fù)上腹部不適1年余?;颊?年余前無明顯誘因下開始出現(xiàn)上腹不適,伴反酸,噯氣明顯,胃納一般,睡眠可,大便溏瀉,小便正常,舌淡紅苔白脈弦細。神志清,精神可,兩肺呼吸音粗,未聞及干濕羅音,心率齊,未聞及干濕羅音,腹軟,無壓痛,無反跳痛,肝脾肋下未及。中醫(yī)診斷為胃痞,辨證為脾胃虛弱。治宜益氣健脾和胃。處方如下:
黨參20g 茯苓20g 炙甘草5g 白術(shù)15g
白扁豆30g 陳皮5g 山藥20g 砂仁10g后下
海螵蛸15g 建曲10g 藿香10g 厚樸10g
延胡索15g 白豆蔻5g后下 雞內(nèi)金15g
6劑,水煎服,日一劑
二診:反酸、噯氣減少,胃納增加,口干。前方去雞內(nèi)金,加半夏10g、浙貝10g、石斛10g,續(xù)服6劑。
三診:諸癥明顯減輕。前方加減善后如下:
黨參20g 茯苓20g 炙甘草5g 白術(shù)15g
白扁豆30g 陳皮5g 砂仁10g后下 烏藥10g
海螵蛸15g 香附10g 建曲10g 黃芪14g
延胡索15g 白豆蔻5g后下 法半夏10g 防風(fēng)10g
6劑,水煎服,日一劑
心得體會:
患者因“反復(fù)上腹部不適1年余”就診,屬于祖國醫(yī)學(xué)中的胃痞范疇,證屬“脾胃虛弱”。若素體不足,或勞倦過度,或飲食所傷,或過服寒涼藥物,或久病脾胃受損,均可引起脾胃虛弱,脾虛不能運化,則可出現(xiàn)上腹部不適,舌淡紅苔白脈弦細乃“脾虛虛弱”之征象。方選參苓白術(shù)散加減。方中以黨參、白術(shù)、茯苓、甘草(即四君子湯)平補脾胃之氣;以白扁豆、白豆蔻、山藥助白術(shù)既可健脾,又可滲濕,砂仁芳香醒脾,藿香芳香化濕,雞內(nèi)金、神曲健胃消食,厚樸燥濕消痰,甘草調(diào)和諸藥。